[即日起至3/31止]~買五段活化器贈送微調活化器原價47188元周年慶大促銷特價17910元

2020/02/20

第十六章 骨盆(髂骨)前上後下内翻外翻評估方式 邱九桁 脊骨肌肉神經徒手矯治整療學

邱九桁 脊骨肌肉神經徒手矯治整療學
第十六章 骨盆(髂骨)前上後下内翻外翻評估方式
醫師在為病人進行脊椎矯正前,醫師必須先評估病人骨盆向那一側旋轉半脱位,才能為病人進行脊椎矯正。首先病人必須依醫師所下的指令做出特定的動作來予以評估骨盆旋轉的方向,另也可以以病人的脚長(長短腳)做分析評估。

醫師首先請病人趴臥在檢查枱上,病人趴臥完畢後須注意病人的身體是否有平均在檢查枱的中間,另要確定病人身體不可緊張用力,如病人身體用力(尤其是頸部或肩部用力)評估的結果往往會失去其準確性,
病人趴臥檢查枱以後,醫師以口頭指令請病人將頭部後仰向前上方抬起再復位放下,這時病人應已完全平趴在檢查枱上了,可是如果脊椎側彎情況嚴重的病人無法完全平趴則不須拘泥,不須要求病人一定要做到平趴的姿勢。
此時醫師站在病人下方,醫師以口頭指令的方式請病人臀部向後方抬起再放下,病人臀部第一次向後方抬起為「歸零」動作,目的是讓病人的髂前上棘可以平貼至床面並鬆動腰部,以達到更精準的評估(重點是病人臀部向後抬起就即放下,不須做任何停頓動作)。
「歸零」動作做完後,再以口頭指令請病人臀部第二次向後抬起,這時醫師就在檢查枱下方以目測的方式觀察病人的骨盆是向那一側旋轉傾斜,(如一次觀察不清楚,可以多看幾次以達到準確的評估)。
如果可以清楚的看到病人的骨盆向那一側旋轉傾斜,那一側即為外翻側,外翻側的骨盆半脱位方向為外翻前上半脱位,同樣道理另一側(對側)的骨盆即為内翻後下半脱位。
(外翻前上半脱位的髂骨那一側的骶骨是後上半脱位)
(内翻後下半脫位的髂骨那一側的骶骨是前下半脱位)
如果這樣的評估還是看不清楚,也可再加下一個評估動作,就是目測病人的双脚長度的差異,外翻側的脚在平趴時會顯得比較長(長脚),內翻側的脚會顯得比較短(短脚)。
當然也有些病人的双脚的長度差異不是很明顯,尤其是膝關節或踝關節有受過傷,但傷後重建沒有做好或是股關節有開過刀的病人,也是會看不明顯。
另一檢測評估的方法,就是將病人双脚向病人臀部微微抬起貼近(抬脚靠近臀部的力量不可太用力,双手力量須輕盈平均),再看那一側的脚比較不能接近病人臀部,那一側的骨盆就可確定為外翻前上半脱位。
另當然也可搭配應用AMCT的「應力測試」來做髂骨的評估,以期達到更精準的判定。
早期很多的評估方式都是利用X光片來做判讀,常常都不是那麽的精準,而且很多醫師拿量角器在那邊量了半天也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也常常誤判脫位方向!還有的X光片根本不是為了脊椎矯正的目的所拍,這樣的X光片頂多只能看看有沒有什麼增生滑脱……或什麼樣的禁忌症!這樣沒有方向的矯正怎麼會有效果?
另坊間也有醫師稱:看病人平趴只要那邊臀部比較高,那一側即為外翻,也有說用「觸診」就可檢查出那側髂骨内翻或外翻,實屬含糊籠統的講法!
應用本章所敘的檢測評估方法更能以動態的方式精準的看到病人骨盆旋轉半脱位的方向,再依前章「鏡像原理」的理論來進行矯整治療,以達到真正矯正的效果,才可能讓病人的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PS.以上是
「邱九桁 脊骨肌肉神經徒手矯治整療學」教科書書中部份文字内容。
所有書中的教學圖片並未放在此處,教科書中的完整内容請閱 「邱九桁 脊骨肌肉神經徒手矯治整療學」一書。
本文於網路公開與所有同學分享,但請勿任意下載盗用或删改内容做為其他使用!
以上文章受智慧財產權保護,如有侵權 依法追究!
如轉貼分享 請標明出處 謝謝!

0 意見:

張貼留言

骨節整復相關商品~無息分期付款